文職培訓動態
『逐夢軍營』
后勤學院外出參訓人員動態
春日融融二月晴,春風藹藹百花明。3月1日,武警后勤學院2023年新聘45名文職人員中,除4名在本校培訓,其他人員分別前往武警工程大學和武警指揮學院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崗前培訓。如今培訓時間已經過半,這批“孔雀藍”聚焦強軍使命,樹立報國志向,實現了從地方青年到軍隊文職人員的華麗轉身。
激發軍人血性
苦練軍事技能
掌握軍事技能不僅是邁入軍營的第一步,更是從地方人員成長為一名合格軍隊文職人員的必修課。培訓期間,各承訓院??茖W制定訓練計劃,針對訓練重難點反復打磨,針對訓練薄弱環節,采取多種補差形式確保參訓人員聽得懂、學得會、練得強。參訓隊員也展現出高漲的訓練熱情,嚴格按照新訓標準組織共同科目訓練,積極學習并組織隊員進行隊列訓練和軍事體育訓練,針對自身體力耐力存在的短板進行針對性訓練,彼此之間相互“較勁”、互相幫助,不斷打破自身極限,使軍事素質和意志品質得到全方位提升。
在指揮學院培訓的文職人員正在進行隊列訓練。
為了盡快達到體能測試標準,隊員們利用周末時間加緊訓練。
周末時間,隊員們自發組織3千米跑步練習。
堅定理想信念
傳承紅色基因
參訓期間,各承訓院校都開設了黨史軍史教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武警法等課程。在武警指揮學院培訓的文職培訓隊走進周鄧紀念館,瞻仰偉人為黨和國家事業奮斗終生的光輝事跡。厚德垂千古,優良世代存。通過一次次參觀見學,隊員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偉大革命精神,也更加堅定了矢志強軍的理想信念。隊員們紛紛表示,這不僅僅是紅色記憶追尋之旅,更是深刻的精神洗禮和思想錘煉。作為新時代軍隊文職人員,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倍感責任之重大,一定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此次崗前培訓為契機,在紅色文化熏陶中鑄牢忠誠底色,培塑忠誠信仰,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扎實的優良作風答好強軍興軍的時代問卷,為實現強軍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隊員們正在認真聆聽華小勇教授講授的人民歷史及優良傳統課程。
在武警后勤學院培訓的文職培訓隊隊員前往平津戰役紀念館參觀見學。
周末時間,隊員們來到工程大學圖書館閱讀書籍,感受工大學習氛圍。
嚴格作風要求
實現身份轉變
出門看隊列,進門看內務。初進軍營,隊員們身上還帶有自由散漫的氣息,對部隊紀律鮮明,一令一動的學習和工作生活頗感不適。為了盡快適應軍營生活,各學員隊之間進行內務評比,嚴格落實一日生活制度,通過評比內務先進宿舍激發隊員們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為了達到軍容風紀要求,一些女隊員主動剪去長發,規范自己的儀容舉止。經過一個月的鍛煉,隊員們從一開始的不知所措到如今的整齊劃一,他們在一點一滴中養成兵之初底色,實現由地方青年到部隊人員的身份轉變。
女隊員們在訓練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不怕苦不怕累。
在武警工程大學培訓的齊堯舜正在整理內務。
經過不斷“打磨”,被子終于有了“豆腐塊”的雛形。
培訓感受
衛生勤務系 魏艷召
少時熱血報國夢,今日逐夢“孔雀藍”。退伍后,再一次穿上嶄新的軍裝,開啟了軍旅生涯的新模式。在這里,內務講究“直線加方塊”,作息強調統一規律,這一切似曾相識,我感覺到從前的自己又回來了。我會加快步伐,不忘初心,不負韶華,把“奉獻”寫入生命,把“忠誠”刻入靈魂,把“使命”扛在肩上。每一點付出,都是平淡日子里的美好與確幸。這個春天,我們播種希望之花,愿它乘風沐雨、茁壯成長,在綠色軍營努力綻放。
基礎部 雷娜
初到“工大”我便被委任為班長,感到責任重大,自己更應該以身作則,做出表率。無論內務還是體能訓練,我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雖然嗓子因喊口號而咳嗽,身上也到處酸疼,但我的內心卻是火熱的。一個月的時間以來,無數個溫暖的時刻激勵著我,隊領導和隊干部對我們關懷備至,培訓隊隊員之間相處融洽,我們早已建立起深厚的戰友情。如今我已經適應了軍營生活,接下來一個月的培訓時光,我充滿期待!
教務處 王恒
從穿上迷彩進入武警指揮學院培訓的那刻起,我已做好了增強體能、苦練本領的準備。我在這里鍛造雷厲風行、令行禁止的作風,加速完成從地方青年到一名合格“孔雀藍”的轉變。如今培訓時間過半,我的信仰更加堅定,意志更加堅強,各方面有了較大進步。我從細節抓起,著力培養嚴守紀律、吃苦耐勞的軍人作風;訓練場上,努力提升隊列有序、堅韌不拔的職業素養;生活中,向領導、同事學習,大力增強自身素質,為勝任崗位履職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衛生勤務系 史賀
初來乍到時,我的心里滿是對個人能力的疑惑,經過一個多月的培訓,現在的我內心明確且堅定,我相信可以,我能!過去一個月的時間里,我對新時代軍人的職業素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萌發出無限愛國情懷,也激發了我們努力的決心。軍事技能上,從開始的被引領到現在的自覺自愿,我明白了疊被子和隊列嚴格要求的重要性,那代表著軍隊的優良作風和獨特文化。從害怕擔憂到接受維護,從疑惑到堅定,點點滴滴的學習中,我感覺到自己在逐漸成長,正向著一名合格的“孔雀藍”不斷靠近,越前進,越有希望。
撰稿:隋玲玉 史賀 劉國光 公曉青
攝影:丁龍偉 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