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標準只能有一把尺子
——推動新時代文職人員隊伍建設高質量發展系列談②
■王秀會
以什么樣的標準選人,選什么樣的人,歷來是干部工作的首要問題。我黨我軍廣納賢才,在選人用人上堅持科學靈活的人才拔擢機制,但政治素質始終是首要考量因素。
政治標準是我軍人才第一位的標準,政治要求是對我軍人才最根本的要求。突出政治標準,是我黨我軍選人用人的一貫方針,也是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正是依靠一代又一代政治上靠得住的人才,人民軍隊的政治優勢才得到強固,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實踐一再證明,政治方向是人才建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政治過硬是衡量人才培養質量是否合格的重要前提。軍隊文職人員雖然身份屬性、職業發展、教育管理等方面與軍人有所不同,在政治標準上,和軍隊其他人員一樣,必須一把尺子量到底。推動文職人員隊伍高質量發展,必須嚴把政治關,確保這支隊伍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
文職人員是我軍重要新生力量,隨著編配領域逐步拓展,隊伍規模不斷擴大。新修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條例》專門增設“職責”條款,其中明確文職人員根據需要參加軍事訓練和戰備值勤,在作戰和有作戰背景的軍事行動中承擔支援保障任務、參加非戰爭軍事行動。職責和使命要求對文職人員的政治標準必須嚴格把關。當下,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尖銳復雜,“鑄魂”與“蛀魂”、“固根”與“毀根”的較量一刻也沒有停歇。我軍斗爭、備戰、建設任務更加艱巨繁重。具備過硬的政治素質,才能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頂得上去。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拿出政治標準這把標尺,首先得明確“刻度”。習主席強調,選人用人必須把好政治關,把是否忠誠于黨和人民,是否具有堅定理想信念,是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是否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否全面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作為衡量干部的第一標準。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既聽其言、更觀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里,看政治忠誠,看政治定力,看政治擔當,看政治能力,看政治自律。新修訂的《條例》從4個方面調整優化文職人員考核制度,就考核內容,細化明確了包括政治品質在內的多方面考核內容和評價標準。這些都為我們突出政治標準考察文職人員提供了根本遵循。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審舉,審舉在核真?!卑盐穆毴藛T的政治表現考準考實,并非一件易事。因為政治素質屬于人的內在品質,是思想深處的東西,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復雜性。實踐中,應把個人述職、民主測評、個別談話、民意調查、實績分析和年度考核、巡視監督、關鍵時刻考驗等多方面多渠道的考察有機結合起來。應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考察所屬文職人員的政治品質和政治能力。同時,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政治標準考核要素和機制,使文職人員的政治標準考察工作更加科學、精準、高效。
政治標準是一把剛性尺子,變形了不行,時緊時松更不行。嚴把政治關口,就要將政治標準貫穿于文職人員的“進、訓、考、升、調、出”全過程。尤其面對個別文職人員能力不錯、政治標準卻不合格的情形,一定不能放棄原則。愛才惜才之心,人皆有之,但也要人才能為我所用。政治上不可靠,本事越大危害越大。降低政治標準的尺子或是直接忽略政治標準這把尺,必定為日后的工作埋下隱患。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嚴把文職人員政治體檢關,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把政治標準這個硬杠杠立起來,真正把強軍事業需要的人才選出來、用起來,讓更多政治過硬、本領高強、堪當強軍重任的文職人員脫穎而出,就一定能為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匯聚起磅礴力量。
(作者單位:聯勤保障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