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攻堅克難
——以只爭朝夕狀態建功強軍事業⑤
■鄧一非
●越是偉大的事業,越是充滿挑戰,越需要凝心聚力攻堅克難
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習主席指出,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黨全國人民的中心任務。號角催征啟新程,奮楫揚帆逐浪行。在強國強軍新征程上,必然要面對復雜多變的斗爭形勢和艱巨繁重的使命任務,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困難和挑戰,要求廣大官兵強化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的勇氣和擔當,以只爭朝夕、迎難而上、勇挑重擔的奮進姿態,在建功強軍事業中展現新時代革命軍人的新作為、新風貌。
越是偉大的事業,越是充滿挑戰,越需要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建軍90多年來,我軍在黨的絕對領導下,歷經硝煙戰火,一路披荊斬棘,克服各種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勝利。進入新時代,習主席帶領全軍直面問題,勇于變革、攻堅克難,解決了許多過去認為不可能解決的問題,干成了許多過去想干但一直沒有干成的事情,推動強軍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到“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任何敵人所壓倒、征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從“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到“困難面前豁得出、關鍵時刻沖得上”,一代代革命軍人用青春、熱血乃至生命踐行自己的職責使命,展現了勇于攻堅克難的精神品格,凝聚成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強大力量。
歷史和實踐深刻昭示,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是我軍所向披靡、贏得榮光的重要制勝密碼,是革命軍人矢志奮斗強軍的集中體現,是不斷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必由之路。前進征途上,廣大官兵尤需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氣概、“千磨萬擊還堅勁”的斗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以“晝無為、夜難寐”的緊迫感,攻堅克難、勇毅前行,為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添磚加瓦。
激發攻堅克難的頑強意志。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向著世界一流軍隊邁進的強軍之路上,必然有更多未知的困難和挑戰,面對愈進愈難、愈進愈險的新考驗,容不得我們安于現狀、精神懈怠、畏縮不前,須以強軍有我、時不我待的強烈使命感和緊迫感,激發闖關奪隘、攻堅克難的頑強意志。有那么一股頑強意志,才能有不畏艱險、敢想敢干的闖勁,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敢闖未曾涉足的“無人區”,敢涉阻力更大的“深水區”,敢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把困難挫折當作成功的墊腳石,愈挫愈勇、愈難愈奮,不達目標決不罷休;才能有爭當先鋒、敢打頭陣的沖勁,險重任務沖鋒在前,緊要關頭挺身而出,關鍵時刻敢于亮劍,知難而進、臨危不懼,敢戰敢勝、敢打善打硬仗;才能有永不服輸、爭創一流的拼勁,與強的比、同快的賽,把困難和挑戰轉化為奮進動力,在爭先創優中不斷提升自我,在拼搏奉獻中不斷超越自我。
錘煉攻堅克難的過硬本領。當前,我軍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加大新域新質作戰力量建設力度,全面提升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諸多新課題使面臨的困難挑戰更具復雜性、艱巨性。適應強軍勝戰時代要求,更須廣大官兵在練兵備戰實踐中強筋骨、長才干,把困難挑戰當成磨刀石,不斷磨礪攻堅克難的過硬本領。要勇于開拓進取,緊盯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聚焦破解戰斗力建設轉型升級的難題,積極探索、大膽創新、銳意改革,確保抓住窗口期、跑出加速度、建出高質量。要強化問題導向,盯著問題抓建設、謀對策,及時發現和解決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善于抓住制約建設發展的瓶頸問題,選準突破口,打好主動仗。還要注重總結提高,在實踐中求真知、找規律,不斷增長新見識、深化新認知、積累新經驗,強能增智、固強補弱,使每一次完成急難險重任務和重難點課題攻關,都成為一次歷練和成長、一次進步和升華。
砥礪攻堅克難的責任擔當。大事難事看擔當,考驗面前見精神。國防和軍隊建設正處在加快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越是在這個時候,越需要著力破解制約建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在凝心聚力、攻堅克難中開拓前進。廣大官兵肩負時代賦予的強軍重任,更須砥礪攻堅克難的責任擔當。勇挑重擔,以強軍有我、使命在肩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鉚足改革攻堅、創新攻關的動力,積極主動作為,在破解難題中創佳績開新局。真抓實干,腳踏實地,把工作往深里抓、往實里抓、往細里抓,問題不解決不松勁,落實不到位不撒手,質效不明顯不收兵。群策群力,把每個人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匯聚攻堅克難、逐夢前行的強大合力,齊心協力打好攻堅戰。